Uncategorized
【家长必读】父母不入局,孩子就难出圈!
最近,北京中考取消小四门,引发了家长圈广泛关注。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转折点,也是一记提醒:孩子的竞争已进入“主科时代”。
但我不想只从“政策”谈,而是从孩子成长的根本出发:
- 语文:是孩子的思维工具
- 数学:是逻辑与结构思维的磨刀石
- 英语:是国际视野的桥梁
- 物理:是孩子建立科学世界观的起点
这四门课,将决定一个孩子心智成长的深度与广度。而未来的教育,将走向更加跨学科融合,这些学科将成为“思维之树”的根基,支持孩子认知世界的枝叶生长。
学历还有用吗?这话题争议已久。
一些人说:“学历无用”——但现实却是,顶尖大学的毕业生依旧是社会的抢手货。
也有人质疑:“高学历并不代表能力”——这句话也没错,因为真正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,是心智与自学力。
- 一个普通大学生,通过社会摸爬滚打找到自己的最优解,靠的不是别人,是自己学出来的能力。
- 一个名校毕业生,若能继续自学、持续迭代认知,他的创造力与心智宽度,才真正拉开人与人的差距。
这个时代,再也不是“把孩子交给学校”就万事大吉的时代了。
如果父母还指望“机构”“名师”“学校”把孩子养成高竞争力人才,自己却不愿入场,那只能说:你还没意识到时代已经变了。
学校提供的是普适路线,想要从“普通”中脱颖而出,父母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之一:
🔹 一是“学力”上的投入:
帮助孩子建立自学能力、思维素养,让他们真正成为会学的人。
🔹 二是“心智”上的引领:
与孩子一起成长,陪他们穿越低谷,引导他们突破认知边界。
一个孩子未来的天花板,往往就藏在父母的“认知底线”中。
时代对人才的定义已悄然改变,拼的不是谁更“听话”,而是谁能在复杂世界中找到方向、找到创造价值的位置。
【分享观点】父母需要躬身入局,孩子才能更有竞争力!
关注新闻的家长,应该能看到最近教育改革的脚步在看加快,北京中考取消小四门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。我不想从国家需要高尖端人才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,而是从孩子对世界的认识上讲:语文是基本的思维工具、数学是思维发展的利器、英语是拓展国际视野的路径、物理是科学观与世界观树立的重要途径!这四门课必定是对孩子心智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四门学科。可能在未来,跨学科融合将更深入,其他学科也会与这些学科结合,形成更广泛的连接,生成更丰富的视界。
“学历无用”这个话题已经炒作很久了,重要的到底是不是学历本身?很多人觉得学历无用只是针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讲,顶尖大学的学历依然是抢手的。然而另一方面也有人说顶尖大学出来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力强,刷题刷出成绩,混出大学文凭的也比比皆是。我身边的亲朋好友也提供了一些资讯,体现出一些高学历人才不是流向高尖端高位,而是去了比较稳定的机关单位,公务员成为了热门职业方向。这些现象背后体现的是什么?
大陆:
心智!人的心智水平不同,未来的路就不同。
一个普通大学出来的学生,在社会上摸爬打滚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路线,靠的是什么?靠的是自学!其中一部分是能力,另一部分是心智。一个顶尖大学出来的学生,校外的自学也会令他思想更有深度,心智更有广度。而这两点会决定他有多少创造力。创造力将决定这个人能够获取到多大的对应的价值。
在这样一个时代,如果家庭仍然寄希望于将孩子推给学校、或者机构,而自己不出一份力,就想让孩子发展到自己的智力巅峰,这是相当天真的想法。时代已经不同往日,对人的要求远远高于过去。这是发展的必然方向,世界会越来越多样化,对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复杂,也就意味着构成一个“人才”(有高社会价值的人)的成份也会越来越复杂。这些东西是不可能全部从学校获得的。
大陆:
学校提供的是一个普适路线,想要从“普通”脱颖而出,父母至少需要从下面两个方面之一投入精力:
第一个方面:学习素质、思维素质的培养。也就是父母需要在学习上辅助孩子,培养他们成为有自学力的人。
第二个方面:心智迭代的促进。也就是父母需要从精神世界上提供孩子指引,在思想上引领孩子不断突破,心智获得层层升级,以符合这个时代对人思想的需求。
家长需要考虑自己到底擅长哪方面,能够从哪方面入手去培养孩子。本周两次免费讲座将深入叙述我在这方面的观点。欢迎👏大家收听👂。无论你的孩子是否是幼升小或1升2,你都可以从这两次讲座中获得一些启发。拓展思路。